VIP,享尊贵服务 | |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都市118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疫情加速淘汰,文旅行业“互联网+”转型升级慢了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7  来源:文旅产业评论  浏览次数:380
核心提示  线上的观看,反而更刺激游客到现场去旅游体验,对游客数的增长反而有益。
   疫情期间暴涨的互联网游戏等行业,让大家亲眼目睹了互联网的强大,不过,这个类型不适合本篇要讲的事情。本篇要讲的是文旅行业借助“互联网+”升级转型的优势和盈利方式。最后几段还会讲一下文旅行业下一个升级转型的点。
 
  旅游演艺+互联网 线下线上同时开花
 
  近日,中经文化产业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文章《疫情过后,文旅企业如何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文中提到,旅游业中旅游演艺项目的情况。有数据显示,全国80%左右旅游演艺项目处于亏损状态,实景演艺演员人数平均在300人以上,剧场演艺也要200人左右,单场演出成本动辄5万元以上。
 
  出谋划策
 
  如果旅游演艺提前拥抱了“互联网+”,在表演的过程中进行VR采集制作,形成可在线上观看演出的全景影片,那么,在疫情期间,非但不会因为景区暂停而陷入危机,反而能在网上产生非常多的观看量,在演出中加入植入广告、甚至付费观看模式,依然能产生可观的收入。
 
  VR采集制作的费用是一次性的,一次投入,长期产生收益,操作的好,成本费甚至可以让植入广告的企业买单。作为对比,实体演出的成本却是每次都要付的。
 
  有人担心,游客在线上观看了演出,就没有动力去景区现场旅游,反而是损失更多的收益。这个担心其实恰恰相反,线上的观看,反而更刺激游客到现场去旅游体验,对游客数的增长反而有益。可以说是一种线上线下同时开花结果的状态。
 
  秘诀
 
  当然,这里有一点重要的秘诀:线上的呈现的演出内容,不必完整,但要非常好看,要像电视剧下集预告那样埋下伏笔,勾起游客到现场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这个细节做好了,才能真的线上线下同时开花结果。
 
  景区+互联网 智慧旅游新市场
 
  疫情期间,不少景区或公司抓住时机,纷纷上线“云旅游”项目,如网络虚拟景区、旅游+直播、智能地图等等。很多专业公司都已经将VR、全景图像等科技手段运用在文旅景区当中,通过数字科技、5G和VR等技术,提供“非接触”旅游产品和服务。据报道,截至目前,国内已有至少20余个城市、1000多家景区开通了线上游览服务。
 
  出谋划策
 
  在业内人士看来,疫情防控的需要倒逼失去了门票收入的传统景区加速突破原有经营方式,利用线上科技挖掘更多新的消费增长点,快步迈入“智慧景区”的行列。
 
  一些景区和公司能在此时迅速上线“云旅游”项目,可见早已拥抱“互联网+”进行转型升级,只是疫情来的突然,被迫把还不够成熟的“云旅游”提早上线。一方面,用户体验达不到最优状态,另一方面,盈利模式可能还不够成熟,收益难以达到理想值,但是比没有拥抱“互联网+”的企业要好一些。
 
  展览+互联网 “线上网红展”指日可待
 
  线上展览一时间成为“刚需”的盛况,线下展览借助优越的“沉浸式体验”和“满足游客拍照发朋友圈的社交需求”可以打造成“网红展”。
 
  出谋划策
 
  拥有实体场景的线下展览,完全有机会借助“互联网+”上线,而且,可以打造成“线上网红展”。
 
  1、借助VR、AR、AI、数字绘画等各类由科技技术,打造用户体验非常好的沉浸式线上展览。
 
  2、在线上展览中提供截图、录制短视频功能,引导网友在值得拍照的位置截图、拍视频分享,甚至提供把网友的个人照片合成到虚拟展览场景中的功能,让网友创造出“我在展览中”的图片和视频,大大满足游客拍照发朋友圈的社交需求。
 
  3、线上展览由于是虚拟影像,完全可以通过技术,让网友把展品、文物“拿在手中”把玩、拍照、录短视频。只要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线上展览可以做出超越现实的、让网友怦然心动的交互创意。
 
  4、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线上展览可以模仿MMORPG(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每位参观的网友在展览中有个自己的虚拟形象,在虚拟博物馆、虚拟展厅、虚拟化的故宫里,与其他朋友的虚拟形象一起观展,一起做游戏,比如:在虚拟故宫里寻宝、找彩蛋、躲猫猫等。
 
  若是展览机构早已借助“互联网+”做出了优秀的线上展览产品,而且摸索出了合适的收费模式,那么,此次疫情带来的不是“危”而是“机”。
 
  演出行业+互联网 体验一次未来可期
 
  2月7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致全国演艺同仁倡议书》,直言“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1-3月,全国已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2万场,直接票房损失已超过20亿元” 。
 
  出谋划策
 
  近年来,演出行业借助“互联网+”,在门票销售方面做的很好,但始终疏于与“互联网+”的深度结合。一方面,演出本身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服务的就是特定场所和到场的观众,所以,很难在演出体系上与互联网深度结合。另一方面,对虚拟采集、制作技术在演出行业如何应用,还没有足够的技术经验。最后就是演出录制后,在线上播放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
 
  疫情期间,演出行业聚力自媒体平台发声宣传,作品视频展示,便成为了其绝地重生的制胜法宝。北京曲艺团、中国评剧院等数家院团加入线上创作的队伍中,发挥各自所长相继推出线上短视频作品近百部,为观众提供足不出户的观赏体验。
 
  虽然是出于被动,但演出行业有了一次全体一起走到线上的体验。日后,随着科技的进步,演出行业可能会有更多的走到线上的尝试,技术和盈利模式,可参照上文“旅游演艺+互联网”中提到的秘诀。
 
  下一个转型升级点是“人工智能”
 
  有观点表示,标准文旅服务更易人工智能化。
 
  阿里的“菲住布渴”的未来酒店(FlyZoo Hotel)做了无人探索。住客只需支付宝扫码或刷脸即可在前台办理入住,刷脸即可开门。室内天猫精灵可控制房间的设备并发起诉求,用餐既可在餐厅也可在室内,但无一例外都是机器人送餐。虽有人吐槽这有些丧失了旅游服务的人情味,但在疫情时期,“无人”接触或许更令人感到心安。
 
  国外在无人酒店上已经做了诸多探索,如号称“世界首家机器人酒店”的日本“奇怪的酒店”(henna hotel),服务人员基本都是机器人,前台采用了美女与恐龙的搭配,行李也由机器人运输,在这里,旅客很难看到一个真实的服务员。
 
  人工智能在服务业上的应用只能说刚刚起步。日本“奇怪的酒店”也遇到困境:一个机器人使用寿命仅4年、电子设施系统有被黑客侵入的风险、无法读取客人的提问、将客人的鼾声当做是问题从而不断重复提问吵醒客人等。酒店决定将243台机器人解雇至一半。
 
  在智能化服务这条路上,未来最重要的是做好人力与机器的分工。在文旅行业,机器不会垄断服务,但未来一定有它们的身影。
 
关键词: 互联网+ 文旅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品牌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都市118

 
 
文明 协会 举报 行业 110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193号